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 >> 恩阳区

恩阳男子返乡创业带动民富 举丝微之力筑优人生梦

来源:巴中新闻网 谢艳阳 2022-04-26 16:26

  巴中新闻网4月26日讯(谢艳阳)暮春微雨,竟有些寒意,但丝毫不影响万物抽枝吐芽,筋茁叶盛。四十岁的林强,迎着细雨先是在吊瓜地里加肥,又去芦笋园里侍弄着,看着这些在雨中争先成长的“宝贝”,林强不禁喜上心头。

  千里黄云,游子已还

  2001年7月,揣着计算机及应用大专毕业证的林强,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会,为自己的梦想走上了打拼路。可是刚从学校出来,无工作实际经验,在成都这个广大城市,在专业领域文凭又被嫌弃低了,要不就是工作累、工资低,两个月的求职路,终因高不成低不就而失败。于是他决定变换思路,调整求职岗位,不以专业为求职意向,很快被成都某环卫局聘去做了一名环卫工人。在与纸屑、灰尘、各类废品、脏物等打交道的那些日子,正值青春年华的林强,避免不了白眼、嘲讽、委屈,有时还有莫名的辱骂,对于这些,林强说比起“韩信胯下受辱”,这又算什么呢?慢慢的他也乐在其中,谋在其位了。

  这一干就是四年多,因为林强的勤奋踏实和任劳任怨,他得到了重用,做了一名管理员。也就是在这些工作中,他发现了商机,辞去工作,自己干起了收废品的业务。在成都干了一年有了经验,有了起色,他决定去北京更广阔的天地。尽管在北京这个地方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林强凭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诚实守信和勤劳肯干的业务风格,很快就站住了脚。几年拼下来,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时光荏苒,十五年多的客居异乡岁月,林强感觉不再迷恋远方,思乡之情涌上心头。2016年8月,正值家乡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林强立即做出决定,处理完北京所有事务,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恩阳区玉山镇舞凤社区 ,开启了他的创业梦。

  酬勤日月,天与东风

  创业艰难何其多,林强是深知这个道理的,但他也不打没准备的仗。回到家乡后,林强根据回乡创业项目规划,2016年9月成立了巴中市恩阳区农家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定以姜黄、丹参、吊瓜、石菖蒲以及水稻、、芦笋、脆红李、魔芋等的种植、制作、销售。

  作为一个农村娃,种植常规农产品是不在话下,可在新型的土地种植产品项目里,对于林强来说几乎是门外汉,这不,两年下来自我摸索种植的脆红李、姜黄、丹参等产品因品相差、产量低就让他在创业初端栽了跟头,一下就亏了一百多万。失败丧失发言权,这个规律在林强这里也不例外,亲戚朋友劝他放弃,邻居村民笑话他,合作社的一些股东指责他,并要求退出。而林强这时居然也想过,趁亏得还不大,结束创业,减少更大的损失。可是当年迈的父母不但鼓励他再拼搏,还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

  男人一定要在失败中学会站起来!在调整一段日子后,林强振作精神,去成都、广元、南充等地学技术、取经验,为坚定投资信心、增强投资能力、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经营水平。恩阳区政府组织的芦笋专业种植的各种阶段的培训会、药材种植相关的培训会,林强都要去参加学习,这样的培训会不下30场,从而坚定了林强坚持下去的决心。从芦笋种苗的培植,土壤成分的配置,栽种的间距,浇水的水量,杀虫的时间段,倒苗位置,各种药材的种植时间、如何培苗、中途如何下枝、施肥等等技术的学习,他都乐此不疲。

  除了在组织培训上的认真学习外,林强还在网上订购了大量的相关种植书籍反复研究、实践;还通过网上成功人士的视频学习,积蓄了丰富的芦笋、药材、水稻等种植经验。通过系统的技能学习和经营管理知识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树立了现代农业的理念,种植实行机械化、浇水实行机械化。

  2019年,他将承包土地面积扩大到350亩,水田面积100亩,魔芋种植40亩,水稻种植60亩。在2020年底按芦笋种植标准搭建大棚15个,建烘干房1个,承担了恩阳区25万苗的芦笋种苗的任务培植,实现收入是20多万元;种植姜黄、丹参、石菖蒲等近150亩,药材销售额30多万元。2021年承担恩阳区10000公斤的芦笋对外输出任务,通过自建的烘干房水稻60多万斤的对外输出,总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为解决村里的撂荒地,2021年底到2022年3月引进吊瓜种植,面积达200余亩。

  同济方寸,共饮澈泉

  “不善合作,一败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无论是过去打工,还是现在的创业,林强深释这样的道理。他不忘曾经与他共历创业之苦的人,不忘父老乡亲的信任,带领群众一起致富也是他创业的初心。他带头成立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动作模式,如今已有近40户农户加入,根据合作项目和投入,享受到了不同额度的分红。

  为农户增加另一笔收入就是在公司的务工,在用工高峰时期,需要40余人的劳动力,根据不同工作,每人每天70元到150元,年人均收入20000元到40000元,这对于那些想在家照顾老人,护送孩子读书的农户来说,一举多得,也正应验了“远跑不如近爬坡”的俗语。

  为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林强为公司更高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在半年内建成一条年产万斤的药材深加工生产线,解决当地农户社员药材的销售,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打造恩阳区地道农副产品山货品牌,统筹当地特色山货农副产品资源,构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农户足不出户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