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巴中市高标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来源:巴中日报 王佳佳 2021-01-25 15:31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平安、稳定、有序的乡村发展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行的基础。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将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政治任务,通过打造宣教阵地、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善治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力,让乡村秩序更加井然,真正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法律顾问

  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学法确实有用,让我们知法、懂法并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平昌县驷马镇陇山村村民陈宗胜感叹。2018年,陈宗胜骑摩托车与他人相撞,抱着“花钱买清净”的想法,赔了对方400元。时隔一个半月后,村里举行普法活动,在听了法律顾问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知识后,陈宗胜意识到,这钱不该给。“我后来找对方理论,我没占道、没载人,不该赔钱给他。”陈宗胜成功将400元要了回来。

  法律顾问是陇山村人学习法律知识的一扇窗口。“驷马法律服务所承接了镇内各行政村的法律服务工作,除了现场咨询,还在微信群里为村民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咨询,也参加村里的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驷马法律服务所主任鲜忠明介绍,“一村一法律顾问”是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通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一系列公共法律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随着《聘用乡镇(街道)常年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员)的实施方案》的出台,乡乡配备专职法律服务员(常年法律顾问),我市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近年来,法律顾问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物业管理、医患纠纷等18个领域进行调解组织,调处纠纷2.6万余件,充分发挥了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法治保障

  筑牢脱贫攻坚“前沿防线”

  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村民周绪配和徐明俊因地界纠纷经常大打出手。自从村里开设了“建言中心”,两人多次被请进去面对面调解,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双方握手言和。

  为解决村里矛盾突出问题,江口村探索建立了“建言中心”,引导村民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现在的江口村一改往昔落后的面貌,村民行为习惯大为改观,邻里关系明显好转,社会风气向善向好,让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穷山旮旯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文明乡风引领乡村振兴。如今,“建言中心”功能由最初的化解矛盾,延伸到基础建设、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成为江口村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村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村里的食用菌和果蔬种植、南江黄羊和巴山土猪养殖等产业越来越兴盛,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全面小康离不开法治保障,我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每个贫困村建立一所“农民夜校”、一个法治书屋,通过干部大会、群众大会、农民夜校、印发宣传资料、建宣传栏等方式厚植法治文化元素。2020年以来,我市还与省外农民工集中的9省13市34县(市、区)签署了《外出农民工法律援助合作协议》,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法治文化

  引领乡风文明“新风采”

  天气好的时候,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法治文化广场上就会响起欢快的音乐,村民们吃过晚饭就自发来到广场,无拘无束地跳起广场舞。每逢节假日还要编排一些法治文化节目,普及法律知识。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法治示范带动效应,我市不断创新法治文化普法新模式,创新法治文艺作品,丰富法治文化宣传形式。开展文艺普法宣传,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开展百场法治汇演,开展全市法治文艺节目巡演600余场,丰富村民文化。开展千村法治电影行,拍摄《社区矫正管理条例》《劳动合同法》《求职》等法治微电影60余部,受教育群众达32万余人。

  加强法治阵地建设,法治文化载体多样。将“法治元素”植入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打造了水宁寺—清江、化成—梓潼庙、平昌—驷马、平昌—长垭—白衣等法治示范带,以及通江县谢家河坝法治文化广场、广纳镇龙家法治文化大院、恩阳区法治文化茶园等。

  加强法治示范创建,引领带动乡村法治建设。分解落实法治村目标任务,在“四好村”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审核申报创建“四好村”时,坚持“无法不好”的标准。目前,全市10个法治示范村、100个法治村建设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平昌县打造的平昌—驷马、平昌东出口—长垭—白衣—西兴黄家山法治示范带,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原标题:守护乡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