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巴中市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来源:巴中日报 袁静 2020-09-16 15:50

  “院士专家”与秦巴山区,看似相距甚远,如今却“鹊桥”高架,心手相连。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院士专家站建设,柔性高端引智,聚集创新要素。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满园春色”,几年间,1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相继落户巴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效已逐步呈现,对改变我市企业、科研机构、农村产业园区研发能力不足、快速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撑,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人才库”和“智囊团”,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因子”

  推动企业新裂变

  “公司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离不开各位专家的支持。有你们坐镇,我们更敢拼、更敢干,更有底气了。”在南江宏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夏季羊肚菌术培训会启动仪式上,董事长刘从甫如是说。

  成立之初,公司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如今,斩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15个国省市荣誉,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刘从甫介绍,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在2015年成立了南江宏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产、学、研”为目标,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羊肚菌菌种培育、选种等,并把其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不断推出新产品。

  院士(专家)站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创新因子”,随之带来的是产量、经济效益的巨大提升,得到了种植户的高度点赞。企业通过技术跟踪服务、订单种植,稳定了农户的经济收益,着力于做大做强食用菌“绿色”产业,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增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赋能。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撑、成果转化、专利保护等方式,我市培育出了裕德隆、北牧集团、普瑞制药、安碧捷、秦巴云顶等科技创新企业。去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3家。

  “科技杠杆”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巴中普瑞制药是我市一家中西成药制造企业。2015年,公司通过“退城入园”从巴中老城区搬到了巴中经开区,厂房面积扩大一倍。公司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新药研发,药品品种从原来的36个增加到91个。

  “药品种类增加,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带动了巴中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邓道清介绍,目前公司已通过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建有中药提取、中药饮片、颗粒剂、口服液等7条生产线,年产能达60万件,现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批准文号91个,其中包括“三果汤含片”“乌苓苁蓉合剂”等6个全国独家批文,全面达产后可创年产值10亿元。

  “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我市历来有道地药材种植的传统。围绕品种繁育、生产种植、加工开发、仓储物流、健康养生等道地药材全产业链招大引强中医药企业,国药天江、新普瑞、百顺药业、一爻良方、秦巴本草等重点加工药企先后落地,促进了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实施机械制造、新材料、新工艺、医药、生物科技、食品工程、发酵、畜禽养殖等合作项目,提升了通江银耳、南江黄羊、恩阳芦笋、平昌茶叶等“一县一品”主导产业,极大推动了我市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筑巢引凤”

  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平台

  去年11月20日,哈工大西南食品研究院在我市揭牌成立。该院集聚了哈工大食品学院的专家团队,集成四川大学、西华大学科技创新资源,按照“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为恩阳芦笋、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及青峪黑猪、茶叶、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加快推进我市食品饮料产业发展。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我市企、事业单位通过柔性引进、创新人才交流合作等方式,与院士专家团队建立起双向培养互动机制,企业科研人员水平得到大幅提高。通过采取“依站办学”“借站留学”“驻站求学”等办法,为企业引进、培养创新人才,缓解了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科技人才短缺的难题。

  近年来,我市先后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截至2019年底,共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科普基地9个,培育省级瞪羚企业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5家,源源不断地把实验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并在破解难题中推动科研院所核心技术研究和企业科技创新,成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原标题:引进“智囊团”为地方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