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巴中:脱贫后“接棒”乡村振兴 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巴中日报 2020-12-18 12:18

  “土地流转出来,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务工,收入就有了保障……”近日,南江县杨坝镇罐坝村一片新开辟的茶园里,村民雷正远盘算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今年10月,巴中最后1878人通过脱贫验收。至此,全市五区县全部“摘帽”,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序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这期间,巴中全市累计减贫49.9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416元增至2020年的10501元。

  如今,“接棒”乡村振兴的巴中,更是从多方面着力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强化扶贫产业支撑,加强扶贫资产管理

  当下,在南江县,不仅是罐坝村,还有多个村镇也忙着新一轮茶苗栽种。“我们老年人不方便外出务工,守在家门口种茶,一天能挣不少钱。”沙河镇金星村村民罗明伍说,多亏茶叶带来的稳定收入,如今子女的负担也都轻了。

  近年来,依托地理生态资源优势,南江县积极发展茶产业助力脱贫。如今,全县在杨坝镇、沙河镇等地种茶15万亩,有大小茶叶加工厂、合作社70余家,每年产出成品茶230余万斤,普通茶户人均增收破万元。

  南江县的例子有力证明了强化扶贫产业支撑对巴中实现稳定脱贫所起的“压舱石”作用。如今,全市点面结合发展“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因户制宜发展“五小经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培育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4529家,建成农业产业270万亩;实施就业技能培训5.18万人次,建设扶贫车间18个。

  为进一步助力持续稳定增收,巴中不断加强扶贫资产管理。

  以赤溪镇西厢村为例。2014年至今,该村共实施35个扶贫资产项目,涉及扶贫资金超过3165万元。为确保相关资金资产安全高效使用,该村明确多项规定,形成了当地扶贫资产管理办法。

  “比如村里的民宿‘流萤小筑’,该项目虽已承包出去,但作为经营性扶贫资产,其中涉及人员、财产等相关的调整、改动,承包团队都必须向村集体企业报告。”在西厢村村支书张培军看来,由村集体企业负责相关管理,村“两委”可随时掌握动态,确保扶贫资金资产安全。

  持续聚焦暗访监督,动态对标补短强弱

  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村民陈贵宗虽然早已“摘帽”,但他家依然是当地扶贫干部的“重点关注”对象。

  “他中过两次风,妻子的身体也不好,现在虽住进新居,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宏福村村支书唐俊介绍,为保障其全家能稳定脱贫,除了政策兜底外,村里还特意规划一处“小禽园”,帮助陈贵宗通过养鸡增收。

  为确保已脱贫对象稳定脱贫不返贫,巴州区、乡、村三级联动,在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中,不断加强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临时困难户的关注——通过挂包单位班子成员叠加帮扶61户脱贫监测户、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非领导干部包干联系150户边缘户、村组干部及时发现临时困难户,全区全力落实综合帮扶政策,坚决防止返贫与新的贫困产生。

  而在恩阳区,2017年,由该区纪委监委牵头、多部门联合成立了“恩阳区脱贫攻坚暗访督查办”。该督查办在做好对各乡镇、部门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常规督查的同时,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选派工作人员直奔贫困村、贫困户家中开展督查,形成一套完整“监督链条”,有力护航脱贫攻坚。今年4月,督查办工作人员在雪山镇三岩村了解到该村一脱贫户存在返贫风险后,立即将问题反馈给镇、村。很快,该户就被纳入了整户低保兜底。

  探索解决相对贫困,18个村子率先试点

  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如何解决相对贫困巴中展开了有益探索——根据当地《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巴中在率先“摘帽”的巴州、恩阳两地选取18个村开展解决相对贫困试点。

  天良村是恩阳区双胜镇的试点单位之一。该村根据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额与相对数额等识别要素,建立起“1+8+8+1”识别机制,认定了身患重疾的村民乔斌为相对贫困对象。

  “乔斌一家为了看病,不仅花光积蓄卖了房,还负债累累。”天良村村支书李平介绍,了解情况后,村里不仅及时将乔斌纳入低保,还安排其妻子龙秀华就近在产业园务工。“我们还为乔斌申请了医疗救助与临时困难补助。”

  双胜镇党委副书记陈智介绍,包括天良村在内,该镇开展解决相对贫困试点的村子有3个,认定相对贫困对象共10户。“为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镇上建立了解决相对贫困的‘三基金一制度’,涉及教育扶持、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和保险支持多个方面。”

  为帮助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巴中市如今已探索形成“八步工作法”对象识别、“八类负面清单”甄别工作机制,推出了以“联合党委带动、产业发展增收、基层治理壮骨、社会帮扶助力、综合保障奠基、扶贫保险兜底”为主的一系列综合措施。

  原标题: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