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巴中市出台方案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来源:巴中日报 李建军 2020-08-05 17:44

  六个方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 健全服务体系

  2 培育支柱产业

  3 发挥独特作

  4 注重文化传承

  5 建强人才队伍用

  6 强化发展保障

  7月31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培育中医药支柱产业、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建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强化中医药发展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新举措,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服务体系

  方案提出,加快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推动市中医院建成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动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恩阳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到2022年,全市综合医院逐步建成标准化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妇幼保健机构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或提供中医药服务。

  支持和鼓励区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区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构建三级联动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到2022年,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中医馆,100%的村卫生室具备一定水平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50%,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20%以上。

  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鼓励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加强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中医药健康数据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培育中医药支柱产业

  方案提出,围绕“一县一品”布局,重点发展丹参、芍药、杜仲、黄精4个主导品种和金银花、川明参、天麻、枳壳等大宗品种。开展“三个一批”建设,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到2025年,建成道地药材百里产业带2个,建成连片万亩以上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区10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培育产值3亿元以上中医药企业5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以上。

  鼓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场所,支持重点药企开展精深加工,鼓励发展“定制药园”“订单药业”,构建区县、乡镇、村三级产销网络体系。加强成巴、丽巴等中医药产业协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发展。

  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融合发展,支持举办以金银花、芍药等为主题的中医药产业文化活动。推动“中医药+旅游”发展,构建“中医药+大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格局。

  推广特色中医诊疗技术

  方案提出,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做优做强脾胃、肝胆、骨伤、肛肠、肾病及康复等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中西协作的中医重点专科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设2个国家级、18个省级、25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发掘推广特色中医诊疗技术,加强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卫生应急中医药参与度。

  实施中医治未病行动,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置或明确治未病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治未病服务。到2022年,公立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达100%,城乡居民对治未病知晓率达100%。

  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加强中医康复学科建设,支持中医康复技能人才培养。针对性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中医康复干预。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方案提出,挖掘地域特色中医药文化,升级打造通江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部旧址中药标本展览馆,扩大“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影响力,深度挖掘药王孙思邈采药试药故事,实施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医药历史、名人文化。

  开展中医药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使中医药文化深入百姓生活。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活动,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提升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

  建强人才队伍 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

  方案提出,依托“巴山优才”计划,引进“高精尖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实施“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允许未接受规范中医教育的非中医类别医师通过学习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

  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师承带教工作,组织实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

  改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培育国医大师后备人才,加强省级名中医、省中青年名中医、市级名医名科名院等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长效保障机制,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完善乡村基层中医药医生补偿机制,加大扶持力度。

  强化中医药发展投入和监管

  方案提出,合理调整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和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的项目价格。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药、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和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加大中医药发展资金投入,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市级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将中药产业发展纳入工业、农业、林业各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

  强化中医药质量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进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强化组织实施,将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切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原标题:让中医药更好服务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