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振兴革命老区 | 大开大阖 巴中干出“加速度”

来源:川报观察 张红霞 史晓露 2020-07-06 17:49

  川报观察记者 张红霞 史晓露

  “天气预报明天有雨,今天抓紧多干点”,吊车指挥手邓勇军站在地面,挥着手,大声对机手马建平说。

  “好嘞!”马建平开着吊车滴溜溜地转起来。7月3日,他和邓勇军配合,对恩阳河特大桥8号桥墩进行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空关模。这一天,工地有6个桥墩在同时作业。

  这座大桥倍受瞩目,是汉巴南高铁的控制性工程,自去年12月25日开建、今年2月13日复工以来,恩阳河特大桥与重难点工程巴河大桥一起,赶在汛期前让工程作业面“出了水面”,两座桥累计完成桩基175根、承台5个,平均日浇筑1.3根,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干出了“加速度”。

  实干干出“加速度”,不仅是汉巴南高铁的风格,还是巴中市众多重大项目的建设作风。位于川东北群山中的巴中市,大开大阖,重塑大格局,以实干“加速度”,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铁公机”齐上,提升城市能级

  汉巴南高铁是川东北的第一条高铁,东起陕西汉中,西至四川南充,全长147.7公里,巴中居中,长度45.33公里。通车后,将使巴中到成都、重庆、西安、北京的时间大幅缩短至75分钟、105分钟、2小时和6小时,历经12年努力,巴中终将迈入“高铁时代”,与多个经济区对接。

  走出去,走出秦巴山区,一直是380万巴中人的夙愿。巴中原铁路办主任罗瑞麟记得,2011年12月,巴中首条铁路--广巴铁路建成通车,东段乐巴段均在巴中境内,51公里长的线路中,分布着桥梁58座、隧道17座、涵洞123个,其中桥隧相连就有12处,路基只占到总路线的六分之一,“建设难度是以往很少遇到的”。坐火车9个多小时到成都,其时省内其他城市已开始享受高铁红利,巴中仍然因交通迟滞落在后面。

  汉巴南铁路圆了巴中高铁梦,中央党校教授张玉杰称这条高铁具有战略意义,是“红色路”“扶贫路”。为了早日达成,前期工作、征地拆迁、现场施工都创出了“加速度”,原本4半年的工期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缩短至3年。巴中段桥隧比占到了69.5%,实质性施工不到180天,16座隧道已开工14座,已陆续进入洞内施工阶段。

  走出去,走出秦巴山区,最初是在公路建设。巴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永眼前仍浮现26年前唐巴公路巴中段 60公里改建时的情景--山高沟深,海拔落差超过2200米,10万巴中人民带上干粮、背着锅灶上工地,全靠人工作业完成了出省的二级公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由此叫响。

  从1993年建区至今,巴中先后组织了三轮交通大会战,本轮是构建“6纵6横3环1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以来,巴中累计投入交通445亿元,年均超百亿。

  如今,巴中境內通车高速公路达到6条、通车里程355.5公里,形成绕城高速环线52公里,在建巴万高速、苍巴高速,正加快镇广高速前期工作,三五年后,巴中高速公路将达到10条、通车里程近700公里。

  飞出去,飞出秦巴山区,恩阳机场削山填沟。建设三年、沉降观测一年,正常建设本该用时5年的支线机场,巴中硬是提前一年建成,于2019年2月3日通航。巴中市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科科长李本文扳着指头,历数为修航站楼、停机坪而削平的3座山、填起的3条沟,最高的山削下100米,最深的沟填了108米,有两年时间工地上500多台机具同时作业、昼夜奔驰。

  “最有前瞻性的,是我们通过两次申报,把航站楼从5000平方米扩大到1.3万平方米,在全省面积列第三,还预留了600米新跑道位置,使机场年运送旅客的上线人次达到200万”,李本文说。今年5月3日,巴中开通至西安的航线,使通航城市达到10个。

  恩阳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吴霞报盘:截至6月28日,今年上半年共运输旅客12.29万人次,全年预计将达到30万人次,预计比去年11个月增加13万余人次,增长超过30%。“去年,恩阳机场单程航班乘客达到136人,在省内仅次于成都双流机场的153人”,吴霞透露,乘客中超过60%都是巴中人,可以说,坐飞机出行让巴中更快速地融入经济发展。

  “铁公机”引领的交通大提升,使巴中的城市能级不断上升。巴中大力改善区位条件,也主动寻求融入成都、融入成渝经济圈,以及融入成渝、关天、“西三角”经济区。

  大项目并进,夯实发展基础

  6月29日凌晨5点,恩阳区外环线控制性桥梁工程——巴中义阳大桥顺利合龙,预计8月通车。独特的“义”字形主塔宛若振翅雄鹰,是巴中首个特大异型独臂斜拉桥,建设历时4年,通车后将巴中城区到机场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

  “机场+”临空产业项目也应运而生。以义阳大桥为纽带,以恩阳机场为节点,初步规划4.4平方公里的恩阳区临港产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以航空物流业为主的园区,吸引了本土企业家何帮泽忙着从大桥对岸搬进产业园。

  “高铁+”更是让投资者兴致勃勃。汉巴南高铁在巴中经开区设有一个站,站点附近的巴中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众彩智慧综合物流园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四川众彩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林是位返乡创业的巴中人,所打造的物流园搭载智能大数据,将产品信息、数据、物流、配送、仓储、冷链、质量安全溯源进行整合,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平台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将现有产业链整合成一个整体。对农民形成吸引的,是众彩公司发展种植基地、订单农业,未来还将引入“数字农业”。

  产业项目令人兴奋,巴中的民生大项目也同样充满激情,充满故事。

  7月4日,巴中飘起了小雨。位于南江县桥亭镇的红鱼洞水库施工依旧进行。今年3月,高程652.8米的坝体已筑成,库容可达1.67亿立方米,目前做的是泄洪洞清理等工作。按照时间表,10月主体工程完工,明年汛期前将下闸蓄水。

  “其实,去年6月,这个大坝已经发挥了防洪作用。当时,坝体修到了610米,连日大雨使坝前积水达到了6000万立方米,水位达到了593米,如果洪水冲到南江老县城,那全城都会被淹。”红鱼洞水库管理局副局长杨子中以2015年“6·28”洪水为例,县城有的居民楼淹到了二楼,“这个水库使南江县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为20年一遇。”杨子中列举水库功能--还能为100万城镇人口供应生活用水,灌溉农田40万亩。

  “十涝九旱”,翻看20年来的巴中记录,几乎都能看到洪涝和干旱交替发生的情形。防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这个表述也同样出现在江家口水库、黄石盘水库的介绍中。在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172项重大水利项目清单中,这三个水库都名列其中,一个地级市上马三个大II型水利工程,这在全国也很少见。

  去年11月29日,江家口水库在平昌县开工。设计总库容1.84亿立方米,工程淹没影响区及枢纽工程建设区涉及平昌和万源两个县(市)的7个乡(镇)。这个水库还可发电,发电装机容量23兆瓦。黄石盘水库则处于恩阳城区,于2016年9月开建,拦截恩阳河水,设计库容1.4亿立方米,防洪兼具发电功能。三大水库投资总额约83亿元,2024年全部建成后联合运行,将有效消减渠江干流的洪峰流量,减轻渠江流域上游城镇防洪压力,为整个渠江流域的防洪调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巴中计划完成投资753亿元,上半年新开工或续建重大项目投资额达到440亿元,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

  并入大格局,振兴革命老区

  李远的出现,让人关注到一个全省唯一的市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办公室,这是巴中在机构改革中增设的新部门,当地简称为“市委振兴办”,她在该办担任政策研究科科长。

  定位于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巴中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全国最大烈士陵园、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全国规模最大的将帅碑林,都在巴中境内,有的正在提升打造。

  2016年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从7大方面提出了区域振兴发展与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这一规划为巴中发展增添了强劲引擎--苦盼已久的汉巴南高铁进入规划;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唯一、单独给予巴中支持政策措施25条,并促成巴中与14家省、市级银行机构达成5年授信2570亿元银政战略合作协议。截至去年底,规划所给予的8个方面41项支持政策中,巴中已落实或部分落实30项。

  与此同时,巴中改革创新,在开放合作、投融资等8个方面开展32类169项试点,设立总规模37.5亿元的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融资12.85亿元。

  振兴革命老区,巴中还收获了远在浙江的“朋友”,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丽水市于2018年4月签订了涵盖7个方面19个事项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

  协作开展两年多,两市互访、下辖市县结对帮扶,蔚然有成效。在通江县壁州创谷,来自浙江遂昌市的挂职常委、副县长张春根多次直播带货,为通江农产品代言,一个融通商机、商流共享的“朋友圈”,为两地企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由川浙两省供销合作社共同打造的蓝莓基地,已在通江县骡子坡基地种植5300亩,年底将过万亩,一个蓝莓深加工企业亦将在年底开建。

  1993年10月,巴中建区时,295万农村人口中有建卡贫困人口91万。截至2019年底,巴中5区县全部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目前建卡贫困人口未脱贫仅194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6%。

  2016年至2019年,巴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高于全国同期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长9%、9.8%,分别高于全省同期0.7个、 0.4个百分点,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延伸阅读】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毛泽东称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移到川东北和陕南边界地区后,在川陕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多次农村武装暴动的基础上,与当地人民群众共同创建发展起来的。其中盛时期面积达42000多平方公里,主要活动地区为四川嘉陵江以东、营山、渠县以北,城口、开江以西,陕西宁强、勉县、南郑、西乡、镇巴5县邻近四川边界地带。

  根据地人口约500万,共建立了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主力四个师由入川时的1.5万余人发展到8万多人,加上独立师共1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