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记巴中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邓光吉

来源:巴中日报 罗曼祯 2019-07-16 09:51

  1983年,23岁的邓光吉在巴州区梁永镇黑潭村卫生室开始了从医生涯。当时,初涉“职场”的他暗下决心:“只要病人需要,我就一直坚守。”为了这一句承诺,他坚守了36年,默默地扎根在基层卫生室,用爱心、责任和坚守诠释了“乡村医生”的担当。
  立志学医 治病救人
  黑潭村四面环山,地广人稀,道路崎岖。因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村里医疗卫生条件很差。
  谈起自己年少时母亲生病的情景,几十年过去了,邓光吉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村里没有医生,我们就跑到镇上找医生弄药,吃了几天也没有什么效果。然后,就用滑竿把母亲抬到曾口区医院,经过医生检查确认是肺炎。”从那时起,他就暗暗立下决心:要当个医生,治病救人。
  1980年,年仅20岁的邓光吉放弃了继续考大学的机会,回到家乡跟师学医。三十多年来,不论天晴下雨还是冬冷夏热,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逢年过节,他心系乡亲,像亲人般守护着全村人的健康。
  风雨行医 情系乡邻
  在黑潭村,提起邓光吉,人人竖起大拇指:哪里喊就去哪里,对病人认真,很负责。都说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称职的医生。
  “肚子痛吗?我马上就来。”接到病人刘远中打来的电话,正在吃饭的邓光吉放下手中的饭碗,顾不上妻子的交代,背上药箱就出门。匆忙赶到刘远中家,量血压、问症状,精心施治。开好药,他还不忘对刘远中仔细交代注意事项。
  “有他在,我放心。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半夜三更来找他,他都毫无怨言。有些稍微病重一些的,他还要背着药箱上门去看病。”说起邓光吉,刘远中嘴里是说不完的感激。
  36年来,类似这样的出诊不计其数,从山村不通公路到后来通了村道路,但是山村也很少有车辆往来,邓光吉一步步穿梭在村民之间,远的要翻两座山,来回3个多小时。
  “只要有老百姓打电话,我每天都时刻准备着下乡,我没有车,都是靠走路,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今年7月7日晚上7点半,邓光吉刚处理完被蜂子蛰伤的村民,像往常一样走在返家的路上,黑潭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不忘初心 老骥伏枥
  邓光吉不知不觉59岁了,即将到退休的年纪,而他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于未来的打算,用邓光吉的话说:“只要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
  36年来,邓光吉每天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今年参加全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一结束,邓光吉就赶回村里,他说:“你不知道啥子时候有患者,只要离开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我心里就放不下,总感觉在卫生室心里才最踏实。”
  一心医别人,自己却在常年下乡劳累和饮食生活不规律中得了病,2002年,邓光吉患上食道炎、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子女们的强烈要求下,他才肯前往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却又背着家人提前出院。他说:“病人需要我,我放不下他们。”
  儿子想让他到城里过年,多次打来电话叫他过去耍几天。邓光吉总是一次又一次拒绝:“走不成哦,村里病人多,走不开。”
  行医36年来,邓光吉始终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放在了村民的健康上。提起家里人,他觉得无比愧疚。但一想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孩子,需要他这位村医时,他感到很欣慰。
  邓光吉说:“当医生首先要有医德。干了这项工作,你就有责任,老百姓信任你、相信你,你就非得要去。”
  2015年,邓光吉荣获巴中市第三届“最美巴山健康卫士”称号;2016年8月,荣获“四川好人”称号。2019年,荣获市第四届诚实守信模范。(记者 罗曼祯)
  原标题:“只要病人需要我就一直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