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 >> 南江县

南江县五山庙村“有一个好驻村工作队”

来源:巴中日报 何欢 2019-01-22 09:01

  图:饲养员在喂养肉兔

  曾经一下雨就成“烂泥地”的机耕道,如今成了沥青路;曾经破旧的木架子房,如今已是栋栋小楼房;曾经靠背水挑水吃,如今吃上了自来水……行走在南江县高桥乡五山庙村,村民个个喜笑颜开,都为村里的发展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谈及变化的原因,“我们有一个好驻村工作队”是村民口中最频繁出现的一句话。

  进家门

  办实事解民忧得民心

  “老王,新的一年来了,我来和你算算去年的家庭账。”近日,在贫困户王兴发家里,帮扶干部张晨和老王一家围坐在火炉旁,算起收支账来。

  “每月每人养老保险93元,卖鸡蛋100多个,买小猪支出600元……”张晨一边记,一边和王兴发核对。“贫困户的每一笔收支都要算清楚,我们才可以及时梳理调整帮扶措施。”张晨介绍。

  “我们是从2015年开始结对帮扶五山庙村的,那时候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南江县烟草专卖局派驻村第一书记赵志兵说。为了做好驻村工作,县烟草专卖局派出1名第一书记和2名工作队员常驻五山庙村,同时派出16名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驻村工作队员走村串户,不到一个月便把家家户户的情况摸清楚。

  "要想让老百姓相信你,就得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这是驻村工作队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说起驻村工作队对自己的照顾,今年84岁的赵德连连声赞“好”!老两口过去住在半山腰的土墙房,平时买日用品、吃水用电都不方便。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想方设法让他们老两口搬到聚居点。

  “现在住在新居里,确实比以前的老房子好太多了。”赵德连说。

  下田间

  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

  “去年,单位投资6.35万元修建贫困户文明路,投资3万元建设聚居点文化室。”赵志兵介绍,这几年,五山庙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如何发展产业就成了当务之急。

  村支书何元江说,驻村工作队员每天深入田间地头,丈量土地,深入农户了解村民发展产业的意愿,最终定下兔业养殖和青花椒种植两大主导产业。为了发展好产业,村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统一管理。“全村养兔500只,种植青花椒300亩,还种了170亩黑桃,去年收益达17万元。”赵志兵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五山庙村通过帮扶单位支持,投资4万元用于购置远程教育和农民夜校设备,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解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创业谋划等。何元江说,自从村里建起远程教育站点,他便时常在网站上下载农业技术,再通过微信群或者村民大会,将视频文字资料发放给老百姓。

  树新风

  移旧俗倡勤劳树美德

  “不仅要让村子变美、村民变富,还要让五山庙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何元江介绍,自从村里发展好了,从南江县城搬回村里的村民不少,究其原因,就是村里不断移旧俗、倡勤劳,文明乡风兴起来了。

  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管理全村婚丧嫁娶等事项。在制定村规民约上,驻村工作队通过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村民对移风易俗的意见和建议,把“婚丧从简、厚养薄葬、孝老敬亲”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做到婚丧嫁娶有标准、流程有规范,确保村规民约群众认同度高、遵守的自觉性强。

  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还通过典型带动等举措,倡树了孝老爱亲、勤俭节约、人心思进的新风尚。“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光靠政府,自己也要加油干。”作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村民赵以太经常跟大家分享致富经。5年前,赵以太生了一场大病,让他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日子过得很简单,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赵以太没有“等、靠、要”,看到村里兔厂需要饲养员,自觉学习养殖技术,成了养兔“土专家”,妻子也争取到村里的公益岗位,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