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要闻

去年巴中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2.14万亩

来源:巴中日报 李俊如 2019-01-08 09:30


  图:恩阳区群乐镇南江村高标准农田

  发展成果:日前,从市农业局传来好消息,我市在2016年-2018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绩效考核中获全省第二名并获得“李冰杯”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高标准农田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关键纽带和“重器”,整合财政投入、配套完善设施、集中力量推进。据统计,2018年,全市完成投资5.6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2.14万亩,示范片33个,超省下达任务18.3%。从新增耕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到新建和改造机耕路、建田间作业道,再到建设灌排渠系、蓄水池、良种良法技术到位,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

  保障

  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内容

  农业兴,则百业旺。我市是农业大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一方面我市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我市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我市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高标准农田和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和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督察指导。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群众参与共同抓”的建设格局,同时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时间节点,强化督查考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加强组织保障的同时,我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统筹布局规划。市、县(区)编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总体方案(2011年-2020年)》《十三五农田水利规划》《十三五水利脱贫规划》和《农田水利年度实施方案》《高标准农田及绿色示范区建设推进方案》。

  “通过统筹布局规划,实现了力量集中、重点突破、效应叠加、收益提升,增强了高标准农田和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针对性、基础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

  鼓励社会投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冬日的南江村少了萧条,多了生机。数百亩的藕鱼共生基地里,村民们全副武装挖莲藕。放眼望去,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南江村变了模样,

  “我们现在日子红火得很,土地更值钱了。”恩阳区群乐镇南江村周锡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受益者,3亩多的荒废土地整理一新,“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园,不但自家有了土地收益,而且自己还成了产业园的工人。

  如何让农业产业园兴旺起来?我市不仅仅让农田变靓,而且还创新投入政策,实行先建后补鼓励社会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昌县按照总投入的50%在工程完工验收评审后给予补助;恩阳区制定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按照社会投入资金的40%进行奖补,通过财政奖补、贴息等系列政策驱动恩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入6000万元,在茶坝-群乐-观音井连片集中建成藕鱼共生基地7000亩。

  在创新投入政策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引进社会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据市农业局统计,2018年,我市引进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平昌县板庙镇凉水村、龙王村和巴州区鼎山镇白果村、小寨村、蝉池村投资6000万元,分别建成小浆果全产业链绿色观光示范园5000亩和猕猴桃产业园2000亩;引进四川毅力集团投资1500万元,在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雁桥村、椿树村建成四川地道药材产业园3000亩;引进四川日好农业开发公司在恩阳区双胜镇红岩村、中华村、鼓楼村、金土村、东山村和柳林镇桅杆垭村投资4154.34万元,建成花卉产业园和密柚产业园5000余亩;南江巴山盛达农业有限公司在正直镇投资2392万元,建成特色水果产业园4300亩。

  创新,让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梦想开花。

  管护

  将项目经费的1-2%作为管护费用

  俗话说得好,“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建好还要管好。为此,我市严格落实“谁建设、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的建管机制,制定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后期管护制度、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制度、小农水工程建后管护办法等在内的管护公约,签订管护协议,并从项目施工节余经费中解决或项目投资预算1-2%作为后期管护费用。

  为了加大高标准农田的管护力度,我市还加快理顺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关系,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水利工程确权,实现“各人打扫门前雪”。据统计,目前,全市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71.85万本,占94%;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67007处,颁发所有权属证书57247本,颁发使用证37602本。

  因地施策、招引业主、以用促管,我市还创新建立“专管机构+专职人员”“县级总站+用水协会”“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村级专职人员”等多种运行管理机制,发挥“一事一议”功能筹集项目管护费,让高标准农田不但有人管护,而且还要管护好。

  延伸阅读:

  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5.65万亩新增加工能力5300吨——

  去年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取得新突破

  本报讯(记者 李俊如)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去年以来,我市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与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茶叶、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在产业基地建设上,我市在“实”字上下功夫。市农业局统计,全市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5.65万亩(茶叶8万亩、草本中药材6.1万亩、商品蔬菜1.55万亩),新建农业产业园区10个,新(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65个,新增出栏南江黄羊5.3万只、青峪猪5.57万头、巴山土鸡218.3万只。新增南江黄羊核心群520只,新增巴山土鸡父母代种鸡2.3万只。

  在产品加工上,我市在“强”字上下功夫。去年,全市新建15个茶叶加工厂、5家药材加工厂,新增53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新增加工能力5300吨。其中,德健南江黄羊冷鲜肉生产线完成技术改造,研发分割、休闲等“六大系列”新产品30个。平昌思千里通过扩能改造,年屠宰加工巴山土鸡50万只以上。8家中医药公司研发银耳面膜、黄芪饮料、饮片等多种产品。

  在市场营销上,我市在“活”字上下功夫。去年,我市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巴食巴适”与“丽水山耕”互设专卖店,新建“巴中云顶”茶销售门市7个;建成南江黄羊交易中心和黄羊文化馆、电商旗舰店1家、体验店20家,青峪猪体验店10家、直营店40家。青峪猪产品进入成都伊藤洋华堂、双流机场等10余家平台,南江黄羊休闲食品进入川航全部航线,年消费群体达3000余万人次。